鸿扬集团——湖南省著名商标拥有者、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家装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家装行业十强,在2006年被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评为"全国知名品牌"。鸿扬在1996年从湖南长沙起家,经过十余年的奋斗,现拥有两大核心业务领域:家装与宅配。其机构由五大块组成:一个总部(集团总部)、二类业务公司(家装公司、宅配公司)、两大基地(木制品制造基地——鸿扬木制,人才培训基地——鸿扬学校)。到2013年底,集团年销售收入超过四亿元,每年为五千余户家庭提供家装服务与家装产品,网络分布到全国5个省、20个城市,从业员工近2000人,从业工人近4000人。历年获得国家级和亚太级数十项设计大奖,屡创家装行业创新先河,是中国华中地区的龙头家装企业,是中国家装界举足轻重的领军企业之一。通过创业计划和股份计划,使四十余位鸿扬员工圆了自己的"老板梦"——成为鸿扬的股东。
鸿扬的愿景:鸿扬集团致力于成为家装行业的标杆企业,第一阶段成为中国家装行业数一数二的企业;第二阶段成为世界家装行业数一数二的企业。
鸿扬的使命:努力创造高品质的家居生活,全力打造员工、股东荣辱与共的发展平台,共同缔造受人尊敬、可持续经营的百年企业!
“鸿扬宅配”是鸿扬集团倾全集团之力打造的重点项目,中国宅配行业的主力军之一,是鸿扬集团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家居生活”的最新奉献。鸿扬宅配在充分借鉴广州宅配行业和定制家具企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鸿扬集团家装和木制品工厂两者在服务与产品上的优势以及鸿扬集团对客户生活的理解,致力于为客户创造“精致中国生活”。
鸿扬宅配现为广东省家具商会理事单位、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衣柜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衣柜行业“诚信服务”创新标杆企业。通过近几年深入卓绝的产品研发、流程建设、工厂建设、团队建设和宅配业务运行,鸿扬宅配已在定制家具行业取得了卓越的成绩,赢得了广大客户的认可。鸿扬宅配将“让客户100%满意”作为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为客户量身打造全房整体产品,其所提供的全房设计、全房定制、全房家具、全房配饰、全房基础装修对接服务,在与家装公司、家具家居公司以及一般宅配公司的竞争中显现了非凡的竞争力。全房整体产品风格多样,品类齐全、功能好用,充分满足现代人的家居生活需求。
鸿扬木制是“湖南鸿扬家居木制品有限公司”的简称,是鸿扬集团的全房木制品制造基地”,同时为鸿扬家装和鸿扬宅配两大业务领域提供木制品。
鸿扬工业园位于湖南省宁乡县金洲开发区,占地面积近50亩,建筑面积约40000平方米,投资1亿元,预计年产值5亿元,是中部地区最大规模定制家具生产基地。拥有涵盖目前行业内最为齐全的材料及先进的生产工艺。鸿扬木制率先引进自德国、意大利进口的威力CNC加工中心、威力全自动重型封边机、SCM定厚砂光机等专业设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中部地区最大规模的全房木制品生产基地。依托自有的独立研发能力,专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鸿扬木制不但能完成繁杂的工艺点,还能更好的实现特殊造型,是个性定制得以发挥的最大亮点。
鸿扬木制作为预制家整体产品的核心分类产品——全房木制品的实现场所和机构,立足于家的整体效果实现,为全房产品整体实现而存在。以“家”为出发点,使其与其他定制家具工厂不同,为消费者带来“两全(品类全、工艺全)、两个性(功能个性、外观个性)”的独特优势。
鸿扬木制2013年启动“质检员培养方案”,通过招聘机械专业专科、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进行培养,解决车间基础管理人员的培养提升,正真实现现代化工厂的生产及管理。为了满足鸿扬现有中、高端目标客户的产品需求,以个性化定制,标准化生产来塑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真正意义上实现不在工地做一滴油漆,为消费者提供高附加值、高性价比的产品。
曾国藩作为一代名臣,其一生由不得我们后人来评价,我们只有怀着敬仰之心去学习他的生平。《唐浩明评点<曾国藩日记>》一书,我们已经读到了《品鉴编》,这编与之前的篇章有很大的区别,此编探讨了一个很深层次的话题——相人。
读完《日记》,我们不难发现,曾国藩是一个非常有思想的人,他对自己每天的言行做记录,甚至会对自己每天接触的人也做记录。所以,我们在这里看到了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是如何品人、鉴人到选人、用人的。
书中记载,曾氏以善相人传名于世。作为一个统领,会看人、会用人无疑是超乎常人的本领,有看人的能力就有掌握局势命脉的能力。看人的能力如何学?可以说是天赋。看人难,用人更难。
回到文章本身,书中提到了很多人的名字,都是曾国藩相过的人,(△何本高、△陈青云、○刘光明、○○刘松山、蔡梦熊、蔡樟元、万恩辅、黄士鈖、崔煊、李鸿卓、李松岭、○○陈品南、○喻科癸、黎得胜、○○文恒久、△黎以成、莫有升、△秦华祝、△何胜必、△冯栩翔、○○贺国秀、○熊常富、○○萧庆高、△朱桂秋、王胜友、○姚美仑、○○○胡中和、○丁长胜、△龚隆贵、李绳武、○萧浮泗、○刘湘南、○○熊登武、△周惠堂、△王桂林、△黄正大、○李祖祥、傅裕昆、○周玉堂、△胡松江、△黄东南、△钟辅朝、△吴兰惠、○彭琼英、○王春发、△毛全升、△唐顺利、贺湘洲、周溯贤、陶日升、胡晖堂、○吴水梅、○○萧堂谦、△黄菊亮、○彭琼英、○李佑厚、○潘光前、张恒彩、唐顺利、哈必发、李廷銮、刘烈、)之所以把名字都罗列出来,就是想让大家看看,曾国藩是如何分人的。很容易就看出来,圆形和三角形表达了不同的意思,圆形是好的,两个圆代表更好,而三角形则代表不佳,还有些人没有任何符号来标记则代表普通、中庸,谈不上好也谈不上不好。
很好奇能够被标记两个圆形的人到底是怎样的人,所以挑出来细读了一下。入了曾国藩眼的人,他大多会用挺拔、有静气、明白这样的词形容。他还喜欢看面相,有一句记录萧赏谦的话,“武人而有儒雅气,身段稳称,鼻正眉疏,似有用之才。”还有一群这样的人是被曾国藩重用的:无牵无挂之人。在他选择的人当中,有好几个都是父母双亡的,这在他的日记里也有特意书写出来。能人善用,这也许就是他的用人思虑周全之处。
相反,被他标有三角形的人,对面相的描写会比较多,可能没有过多的事情让曾国藩去判断为人,但究面相来说,“颧骨好,方口好,面有混浊气,色浮。不甚可靠”、“目小,精无神光。口小,不可恃”、“目小有精光,眉粗,笨人”,这似乎也给了我们一个看人的标准,什么样的人可选、可用、可相处,反之亦然。
曾国藩还记录了一个相人十二字,美相六字:长、黄、昂、紧、稳、称。恶相六字:村(鄙陋、庸俗、粗野)、昏(糊涂、昏聩、不明事理)、屯(困苦艰难之意,出现在人的表象上,则为俗语所谓苦难相,也就是不开朗,不乐观,不阳光)、动(躁动、浮躁,不安静)、忿(容易生怒,沉不住气,脾气不好)、遁(逃避,躲藏。不敢任事,无迎难而上之志)。恶相中的六个字全说的是一个人的气概和精神。
曾国藩很有意思的是,他的文中自述:“因忆余昔年求观人之法,作一口诀约:’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在这一编里,我之所以这么大篇幅的引用原文,其实是想让大家通过对原文的阅读,了解曾国藩是从哪些方面来相人的。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但做狴犴(bi’an),不做睚眦(ya’zi)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延伸至曾国藩的观点,什么样的人最受人尊敬呢?在曾氏看来,拥有端庄厚重、谦卑含容这样品性的人,在社会上可以获得令人尊敬的地位。表述简单一点,即做人要庄重、克己。
曾氏认为事有归着、心存济物者有可能获得财富。看到“心存济物”这四个字颇有感慨,能心存济物者,首先他一定具有这样的美德——善良。人在这世间走一回,最大的美德一定是善良,这是我的父母一直以来教导我的,并且他们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在生活中不管遇到怎样的事情,即使当时有争执、之后会气愤,但是他们总是先妥协的那方。“妥协”不代表认输,他们只是学着退一步,用“与人为善”的处事原则要求自己罢了。
心存济物者,心里有帮助别人、回馈社会、报效家国、无私奉献等念想。我的父辈、母辈有这样大局观的人确实不少。因为出生在厂区,所以见过的老一辈基本上都是工人出生,他们年轻时积极生产,拿着微薄的工资,任劳任怨,为国家做贡献,退休了还在上班赚钱为家庭谋积蓄的人也不在少数,现在岳阳,也是靠这些老一辈人无私奉献才拼搏出来的。反观时下的年轻人,也包括我自己,能够做到和老一辈人那样无私奉献的已经不多了。
在这里,也是曾国藩教导我们的,做事要踏实、助人。曾氏警言可代入现代职场,收藏他的这句话:“巧召杀,忮召杀,吝召杀。孝至祥,勤至祥,恕至祥。”这无不是在警告职场之中的我们,使乖弄巧、心机过重、嫉妒眼红、心胸狭隘、吝啬小气、器具逼仄,这些都是容易给人招致灾祸的。我们应该尊敬长辈、友爱兄弟、勤于劳作、不图安逸、厚道待人、宽息包容,这些则可以给人带来吉祥。
人生原本就是一场马拉松,职场不是短暂的秀场,表面的浮华、短暂的光芒、把职场当秀场,是不可能走到最后的。只有好的德性才能在沿途收获他人的尊敬和帮助,而正是这些来自外界的尊敬和帮助汇集成的能量,帮助我们在人生这场长跑中获得最后的胜利。
我一边阅读一边审视自己,在我看来,相人先相己。虽然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但是可以通过学习和阅读来提升自己。在社会中摸爬滚打,想要成点气候,当然得做他人不能做,忍他人不能忍。看到“主意看指爪”这句话,我特意用铅笔勾勒出来,这讲的不正是自己吗?主意,指人遇事是否有主见以及主见的坚定与否。曾氏认为,这要看他的手掌与指甲。指甲坚硬者主意坚定,手指长者主意多。而我,恰恰相反。实际生活中,我的指甲是非常软的,没有坚定的立场,与人软弱是我在社交中最大的缺点。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缺点待改进。30岁之前,一直碌碌无为,对自己也没有太大的要求,觉得能赚到养活自己的钱,然后做一个快乐的家庭主妇即可。30岁以后,看着以前的朋友、同学,通过十多年的努力,在事业上都有所成就,于是,开始自省。我从来就不是一个怕吃苦的人,也有很强的自主性,会去主动分担,不计较得失。可因为在职业规划上,从来没有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所以人到中年会时常有空虚感。人的一生何其短暂,回过头来,浪费的青春比浪费的金钱可惜十万倍,然后,去悔恨为何年少时没有清晰的目标和向上的动力。我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能好好规划自己,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卷。
说到这里,好像离我们的主题有点远了,转换个立场吧!把我们自己放在被标记的位置,谁都希望自己的标记是个圆形,不是吗?至少我是。这与是否在乎他人的看法没有关系,而是在于自己对自己的要求在哪里。不够聪慧,那至少要做到勤奋刻苦。
我相信,在我们领导心里,对员工都有自己的评价,也就是曾国藩的三角形和圆形之别,或者我在他的心中已经是个三角形了,但是我拼命努力变成圆形,这也是一件极大的美事。怕就怕,浑然不知自己身处的位置,不警醒,不努力,到最后一定是会被淘汰,甚至被社会淘汰的。
品读《唐浩明评点<曾国藩日记>》品鉴编,可以说是在给我们敲警钟,是在提醒我们:在职场中需要时刻保持清醒,努力工作、诚实做人才会被赏识、被重用。领导会通过面相看人,也会通过其他方面来选人。不做被淘汰的那个,是自己职业生涯答卷的底线,而我们的目标,应当是争做职场中的“贤人”,乃至“圣人”。
注
睚眦:龙的二儿子,心眼小爱斗狠,“睚眦必报”成语的源头。
狴犴:龙的七儿子,急公好义,明辨是非。
话
《日记》的《品鉴编》相较之前确实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短短三十页的篇幅仿佛把人生的道理讲了个通透,值得反复阅读。在通读的过程中,我时而羞愧、时而热泪盈眶。拿到这编的时候,我的第一感慨是:看人呐,看人是真的难,可以把人看穿的人那一定不是凡人。通读第一遍,我开始自检,开始回忆与人相处中的种种,然后一笑而过。第二遍,开始深思,想到了老一辈们为人处世,还想到了我一生无私奉献的外婆,然后潸然泪下。
人生在世,好也罢、坏也罢,看破不说破,在心里做标记便好。我们只能要求自己,对待长辈尊重,对待朋友真挚,对待路人友善,对待工作勤奋。我们看到了别人的相,也能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相。“相随心生”,我的心向善,那我的嘴角一定也是向上的。常常看看镜子里的自己,保持嘴角上扬,不要被世间的嘈杂干扰,不要让雾霾吞噬心灵,用微笑迎接每一天。
2020年12月5日,长沙一改连日来的阴雨寒冷天气,露出久违的冬日暖阳。鸿扬集团董事长陈忠平先生携团队,迎来了一位久仰的客人——曾国藩第六代嫡孙曾樾先生。同时,莅临鸿扬的还有曾国藩研究会办公室主任刘建海先生、湖南卫视公共频道主任刘志忠先生以及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力祥教授等文化大咖,齐聚鸿扬展开曾国藩文化研讨,鸿扬学院院长翟伟、鸿扬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经理薛帅以及部分员工代表也荣幸参会。
会议伊始,陈忠平董事长就自我介绍是曾国藩的“铁粉”,曾国藩是陈忠平心中“可亲近”的圣贤,鸿扬与曾国藩同在11月26日诞生,鸿扬期盼效法曾国藩,能打造出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家装湘军。在陈忠平带动影响下,鸿扬集团上下学习曾氏家风,拜读曾国藩家书,千余名员工人手一本曾国藩日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今儒家君子的终生追求,也是陈忠平董事长及鸿扬员工的当代理想。
陈忠平董事长坦诚此次“私密”研讨会的初衷,就是为了探寻曾国藩文化的精髓到底是什么?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的丰碑,在当代中国的深远影响就是从修身、齐家开始,曾国藩的修身强调“先利他,再利己”,曾国藩的齐家包含大家与小家,才有曾国藩的治国平天下。从中国文化源头吸取公司治理之道,从曾国藩蜕变轨迹练就鸿扬个人成长之道,鸿扬特别强调员工个人修身,修身在于除掉利己私心,做到“先利他,再利己”,要求每位员工做好自我管理,把自己的岗位职责做到位,把流程上规定的动作做到位,把鸿扬承诺给客户的产品和服务做到位。鸿扬齐家就是把鸿扬集团的每个团队、每个分公司治理好,鸿扬治国就是鸿扬集团能够实现公司的文化使命承诺,“让客户100%满意”、“让员工拥有成功人生”,带动整个行业有序发展。鸿扬的平天下就是在中国家装家居行业、世界家装家居行业数一数二的企业。陈忠平特别期盼:曾樾作为曾国藩的传人,密授曾国藩文化真谛,找到鸿扬人的修身之道。
鸿扬集团研发中心张熊兵、家装事业部阚晚成作为曾国藩日记读后感优秀代表分享了各自读书心得:张熊兵说,“鸿扬特别强调员工的自我管理,今年在董事长的‘逼迫’下,必须逐个章节阅读曾国藩日记并写读后感。通过近一年的学习,我对照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深感与圣贤差距还很大,在修身、齐家方面正努力向曾国藩靠近。”
当他诙谐地说出“逼迫”二字时,研讨会与会嘉宾都会心地笑了起来,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陈力祥教授点评道:“这就是曾国藩颇为推崇的,‘诚’就是言、成,才能成功,这也是一家企业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另外,曾国藩特别强调‘俭’,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这也是一家企业能够做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曾樾出生于湖南大学,成长在首都北京,做过农业、牧业、教育,但谈起祖先曾国藩的修身、齐家,他表示:“诚”和“勤、俭”才是其内核、至理名言。正所谓:“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其实,这几句话深入浅出,教会我们曾氏后人怎么做人、如何做事,做一个真正的人,这也是曾国藩的修身、治国对他这一辈子的影响。
作为曾国藩第六代嫡孙曾樾先生,曾氏文化的当代旗手,对于什么是修身?他说,“有时候会受曾文正公的影响,而不自觉的形成了自己的一种做法,把这种做法提炼出来后,按照这样的要求来规范自己,这就是‘修身’”。对于如何收获“修身”,曾樾先生强调,那就要靠多读书,读“活”书,因为“把书读好了才有可能明理”,更要“明事理,做好人”,此外更要做君子。
湖南公共频道刘志忠先生对曾国藩的认识,可以用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来形容。他眼中的曾国藩,是一个楷模,是一个标志,是一个偶像,更是一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完人。他的家风传承做得非常好,修身更无需多说,但走进曾国藩要有组织架构、组织保证、经费保证、人员保证,更需要鸿扬将曾文正公的这种精神,作为一种企业文化的载体一个个传承出去。
曾国藩研究会办公室主任刘建海先生从自我经历的角度,现身说明曾樾先生“取之有节,用之有度”,是受其浓郁家风的影响与熏陶,而这也正是家文化。“对于做企业做团队管理,做董事长也好,做部门经理也好,‘扬善于公庭,规过在私室’,这句话值得我们去好好领会。”
“曾国藩是一座山,是一本书,是一座碑”,“先走近曾国藩,再走进曾国藩”,刘志忠、曾樾两位的点睛话语,引起了研讨会全体人员的高度共鸣,曾樾对鸿扬静心学习“曾国藩修身、齐家之道,走近曾国藩”表示高度赞赏。陈忠平董事长说,曾国藩是当代人共同的精神偶像,曾国藩在日记与家书中告诉了我们实用的修身方法,我们要把自我修身、优良家风等精髓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修养,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真正“进入”到更高层次的个人修养中。
不知不觉夜幕已经降临,研讨会参与人员依然意犹未尽。曾樾先生主动相约,下次将再聚鸿扬,公开开设曾国藩文化专题讲座,让曾国藩文化走进每个人的内心,让曾国藩精神哺育更多当代人。(文/阚晚成)